錫福堂 0.png

前幾天在臉書「楓授公的傳人」社團,【葫蘆輋宗親記事】隨筆提到五四郎為大埔始祖,一直持續在想「五四郎公」至「楓授公」歷經元代至明朝中葉279年(1142至1421),只隔四代五世人,隔代平均高達70年,似乎遺漏了四五代。族譜記載:1「五四郎公」1142 → 2「千七郎公」→ 3「志廣郎公」→ 4「孔孫公」→ 5「楓授公」1421。

五四郎 1142.jpg

楓授公 1421.jpg

華夏吳氏網之「五四郎家族遷徙記(五) - 千七郎千八郎家族遷徙記」記載:5世千七郎(5世指入閩五世),五四郎之子,配張氏楊氏生二子:長三三郎、次六四郎。6世三三郎娶潘氏生子五二郎;7世五二郎娶楊氏王氏生子七九郎;8世七九郎娶曾氏杜氏生子十七郎;9世十七郎娶張氏,從大埔新村移居永定金豐翁坑尾,生子萬九郎。

永定思賢 2.jpg

10世萬九郎娶林氏生子九五郎;11世九五郎娶胡氏生子吳綱;12世吳綱又名大念一郎,生於明初,1405~1425年間從翁坑尾遷永定思賢(下洋鎮)。

思賢吳氏宗祠.jpg

吳綱遷永定思賢開基,傳十二代吳勝昌自汕頭渡海遷居台灣,是國民黨前主席吳伯雄的曾祖父。因此,千七郎生三三郎,傳七世至吳綱之說應已被考証可以採信。

永定思賢 崇德堂.png

同篇文章又記載:據《台灣大族譜》載:千七郎娶張氏楊氏生七子:長子大三郎生二子;次子志廣郎生二子;三子念七郎生四子;四子念九郎生四子;五子德華郎生三子;六子明顯郎生三子;七子萬九郎。

五四郎.png

千七郎生七子 2.png

前段有:「9世十七郎娶張氏,從大埔新村移居永定金豐翁坑尾,生子萬九郎」。後段則為:「千七郎娶張氏楊氏生七子……次子志廣郎生二子……七子萬九郎」。這兩個萬九郎是不是同一個人?

永定吳氏宗譜 3.jpg

也就是將「千七郎」與「十七郎」混淆了,把十七郎「生七子,長子大三郎、次子志廣郎、三子念七郎、四子念九郎、五子德華郎、六子明顯郎、七子萬九郎」,錯接為千七郎生七子,實際情形可能為:1五四郎公→2千七郎→3三三郎→4五二郎→5七九郎→6十七郎→7志廣郎→8孔孫公→9楓授公,隔八代九世人,隔代平均35年,一切就成為合理了。

翁坑尾 2.png

(註:永定翁坑尾在永定區下洋鎮東聯村,西鄰大埔縣茶陽鎮戀敦村(及西南鄰大埔西河鎮上黃砂村),志廣郎或孔孫公遷回大埔湖寮是可能的,而後楓授公自大埔湖寮遷陸豐葫蘆輋)。


您覺得呢?不知道有沒有人支持我以上的分析與推論

 

請關注「葫蘆輋在台吳姓宗親」粉絲專頁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ourdTilted.WUsClan.inTaiwan
歡迎按讚追蹤更多文章故事。

 

歡迎葫蘆輋在台吳姓宗親
加入「楓授公的傳人」社團:
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groups/290875426251768
進行更多互動交流。

 

上一篇:葫蘆輋在台吳姓宗親世系總表 (2022/02/10)

下一篇:橫山北埔行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吳兆益 的頭像
    吳兆益

    葫蘆輋 - 鹿鳴堂 - 楓授公

    吳兆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